把電視還給用戶,開機模式把便利還給觀眾,廣電規范尬這再正當不過了,總局主尷自己花錢買來的發文電視,所有權和使用主導權顯然都應該是開機模式自己的
近日,廣電總局發布了《有線電視業務技術要求》等三項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標準,廣電規范尬要求有線電視終端應提供“開機進入全屏直播”和“開機進入突出直播頻道的總局主尷交互主頁”兩種“開機模式”選項,系統默認設置應為“開機進入全屏直播”;互聯網電視應用啟動時間宜小于3秒且不大于5秒,發文“互聯網電視應用的開機模式啟動廣告時間應包含在互聯網電視應用啟動時間內”,且“交互主頁不應設置彈窗廣告”;對于付費業務訂購,廣電規范尬要求不應設置“一鍵付費”相關操作,總局主尷對于任何業務的發文定期或連續扣費,均應在扣費前明確、開機模式主動提示用戶。廣電規范尬
這一消息,總局主尷不啻為廣大電視用戶的福音。過去一段時間,吐槽“自己的電視不是自己的”等詞條多次上熱搜, 天下苦電視廣告已久矣 。打開電視,往往要忍受漫長的開機廣告,進入界面后,還時不時跳出彈窗廣告,或者誘導訂購付費業務。有時廣告明明加載流暢,播放節目卻卡慢無比,想刷新一下,則又重新加載廣告。對不擅長操作的老年人而言,難以再像過去一樣快速找到自己心儀的頻道節目,甚至還可能不慎訂購付費業務。
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很多新興互聯網品牌陸續加入智能電視市場的競爭行列。在進一步拉低電視價格,讓用戶享受更多互聯網優質節目的同時,也引發了廣告繁多、付費業務復雜、誤操作增多等吐槽。很多人在漫長的廣告時間和層出不窮的付費業務面前,不得不選擇了關閉,電視也越來越淪為客廳的擺設。
事實上,很多智能電視的商業思路是“平價賣電視,再用后續的廣告增值服務掙錢”,但隨著電視用戶的流失,一些商家可能試圖通過增加廣告時長來增加收入,這無疑又會進一步拉低用戶的體驗,讓更多用戶離開電視,而形成惡性循環。
在這場商家和用戶的博弈中,受害最大的無疑是對電視仍舊有感情 需求 的老年群體,尤其是一些仍舊習慣通過電視獲取新聞信息的 老年用戶 。智能電視看似便利,但基于一定的操作門檻,也加大了他們獲取信息的時間和精力成本。
鑒于此,廣電總局適時推出相關行業標準,可謂看到廣大用戶痛點,呼應了廣大群眾的呼聲,是一項便民利民之舉。把電視還給用戶,把便利還給觀眾,這再正當不過了。 自己花錢買來的電視,所有權和使用主導權顯然都應該是自己的,而不是買來了電視,反而讓自己變成商家的“流量池”,淪為被廣告收割的對象 。
仍然要看到,電視在顯示尺寸和家庭互動性上,相比于小小的手機屏幕,仍然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對于日常不離手的手機,廣告、彈窗等亂象經整治后, 用戶體驗大為改善, 大大提升了手機品牌的口碑, 電視里的廣告整治也應當具備同樣效果。 相信上述電視相關標準得到執行后,電視將回到“打開就能看”的本初面貌,或會有更多人愿意重新回到電視機前,電視的打開率、使用時長等數據也有望提升。對電視行業來說,便利和智能并不矛盾,明確規范、劃定界限,長遠來看利大于弊,也將讓整個行業駛入良性的健康發展渠道。